解放品牌诞生于1956年,随着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装配线,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。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个汽车品牌―“解放”,她被称为共和国之长子,承载着几代汽车人乃至中国人的梦想,其自诞生伊始就承担着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重任。 转眼间一汽解放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,中国汽车工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当我们把目光在转向那第一批驶下总装下的解放CA-10型卡车时,每一个细节都已经成为经典。
我们有幸在中国一汽长春汽车研究所见到了这台堪称国宝级的解放CA-10卡车,她躲在丰田普锐斯、老奔驰和老红旗轿车的包围中。
为什么说起身份特殊呢,我们先看看这个身份象征的名牌。底盘编号000002,发动机号000002,历经岁月洗礼,依旧光芒四射。
车底下洒了一滩油,难免给人一种廉颇老矣的感觉,但是据工作人员介绍,车辆依然能够发动着车。尽管年代久远,但是这辆解放CA-10却依旧神采奕奕。该车只有驾驶员侧有一个后视镜,这也是当时的一个特色。
进气格栅后面是百叶窗,可以在驾驶室内调整百叶窗的开度,进而对散热器的温度进行调整。前面整体和它的苏联表哥吉斯150一样。进气格栅与发动机罩间的隔板上有多道冲压出来的凹槽,但是后来解放系列卡车就取消了这个细节。
左面的保险杠上有两个小孔,这是用来固定牌照的。保险杠上有两个坚固有力的牵引钩。
保险杠前面的启动摇柄插孔,这个配置在以前很多车型上都用,尤其是冬季严寒季节,启动前摇上一会儿,也更利于起动。
那个年代应该没有轻量化的概念,看看大灯下面的固定支座的用料就能明白。该大灯与嘎斯69的通用,可以互换。
小灯,同时也是转向灯,它还被人称为“牛眼灯”。
车头前部冲压出来的品牌标识,一汽鹰标的造型是不是可以从这里开始追溯呢,中间书有毛体的“解放”,红色的底色和上面的五星一下就把人拉回了那个火红的年代。当然这些在后期车型中也被取消。
右前轮,轮胎螺栓为八颗,后期的车型改为了六颗,据说是后来研究称六颗螺栓强度就能满足要求,没必要用八颗,用六颗也更节省资源。
发动机侧护盖上冲压有繁体的“第一汽车制造厂”字样,还有散热通风口和加强筋。中间焊接有铁质把手。
发动机侧护盖的锁扣,类似的结构在北京212吉普、江西井冈山等车型上都有出现。
再简洁不过的车门,一切从实用出发。
外露的车门铰链合页,现在的车多为隐藏式的,不仅更美观,也能避免铰链过早生锈异响。
把手做工堪称精致,工匠心具现。
后部的木质车厢,侧板在当年对很多人来说可是做床板的好料子,车厢侧板上有一条很长的木质加强杆。备用轮胎挂在车厢下边。
备胎支架与大梁间靠螺栓紧固,松开螺栓,拉动车边的摇杆,就可以取下备胎。
结实的后挡泥板,上面冲压有加强筋,不仅提高了强度,也更加美观。
密密麻麻的螺栓保证车厢的强度。
车厢右后侧的转向灯,上面还缠着细铁丝,电线的保护胶管看上去很厚实。
车厢后左右两边均有反光镜,和自行车后面的那个作用一样。
车厢下面方便紧固货物的绳子挂钩。
后部粗壮的牵引勾,当时很多车都是全挂车的。
挂车取电接口。
打开状态,里面很简单。
左侧比右边多了个红色的刹车灯,当然此灯并不是仅仅单一功能的,下面的支架同时还担任固定牌照架的任务,而此灯下面还隐藏着牌照灯。
看看灯的后部,如此做工在现在来看也是非常厚道扎实的。
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后桥,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。
明显气压不足的左后车轮。
状态完好的铁质汽油箱。
油箱上的油路开关,用来切断供油。
和现在常用的油箱固定形式略有不同,该油箱的固定带是横向固定的。
油表传感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油浮子线路接头上的保护胶套,依旧弹性很好。
这个叫汽油沉淀杯。
左侧车厢。
隐藏在左侧驾驶室下的蓄电池。结实的登车踏板,小时候能站在上面就觉得很威风。
后视镜非常简单,车门的左侧并没有门锁钥匙孔,右侧有。
轮胎使用的是红旗牌轮胎,型号为9.00-20。
白鹤晾翅、发动机罩打开的状态。
前部有固定发动机罩的支点。
直列水冷6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,最大功率95马力。
吉斯150的空气压缩机是水冷式的,而解放CA10的空气压缩机取消了这点,图上来看没有了冷却水管。
这个是曲轴箱通风装置,化油器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清洗的。进气管上的应该是俄文字样,显示出的它和苏联表哥的渊源。
散热器与发动机存在运动干涉,已经被刮的面目全非了。
机械膜片式的汽油泵,早期的老师傅们应该对“气阻”现象的印象应该很深刻。
油浴式空滤,每3000公里清洗滤网,并更换0.7升机油。
该车早期的散热风扇为四片,后来由于经常会由于散热效率低出现高温情况,后期车型的风扇就改为了六片。发电机是直流发电机,看着个头挺大,但是功率却不像它个头那样。
驾驶室前挡板上的电压调节器和蜗牛式喇叭。起动机上并没有电磁开关,而是通过一个比较复杂的机械连杆装置控制,启动车辆的时候需要在驾驶室内踩住启动踏板。转向机上也是油乎乎的。
点火线圈和分电器一应俱全。当时车辆的分缸线和火花塞的连接是非常简单的。
化油器,一个现在听起来很古老的名字。
车辆前桥,车轮渗油也是非常严重。
驾驶室和发动机罩结合的地方并不是我们常见的橡胶垫,所以会看到很多老解放CA10的这个地方都有驾驶员利用废旧轮胎的内胎自己加装的缓冲垫。
驾驶室上驾驶员侧的挡风玻璃是可以打开的。开启挡风玻璃的滑轨,早期的是没有限位的全靠锁紧螺母紧固。后期改为三级调节的。
非常小的后视镜。
右侧车窗无法打开,雨刮片已经不见了。
左侧车门,非常简单,上面只有玻璃举升摇柄和车门开关。
驾驶室内部,座椅也非常简单。
从左到右依次为:离合器踏板、脚踩式的变光开关、刹车踏板、油门踏板。其中刹车踏板非常长,方便操作启动踏板,后期改了外形。
三辐式方向盘、方向盘上的盖子被胶布固定着。
堪称经典的碉堡灯,采用分体式的设计的仪表板,维修简单,能够单独更换。上面分别是:汽油表、机油压力表、车速表、水温表、电流表。此外还有远光指示灯和左右转向指示灯。
气压表,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居然还有点气压。从左到右依次为百叶窗开关,风门开关,气压表、雨刮开关、点火开关。手有门开关。要是上挂着的钥匙扣将下面扫出了一片印子。
隐藏在遮阳板下的雨刮器手动开关。
右侧来看驾驶室内部,该车是不带暖风机的,所以中控台下是非常简洁的,但是也隐藏着一些秘密。
前挡板上的踏板就是控制起动机用的。上面还有个是前通风窗开关手柄。从这个角度来看刹车踏板和起动机踏板开关的距离。
副驾驶位置非常简单,储物箱的手柄已经不见了。
驾驶室顶部的阅读灯。
非常简单的车门限位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