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卡车可以称为印度的特色之一,在印度的街上你可以看到装饰各异的卡车,而且你几乎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两辆卡车。 美国自由摄影师 Dan Eckstein 他在司机/向导的陪同下在印度待了六周,整天呆在卡车休息站、机械维修仓库中寻找灵感与素材。跟着印度的卡车司机跑了将近一万公里,并且将这期间的见闻,汇总成了一部摄影集。
对于印度的卡车司机而言,车就像是他们的老婆,自然要把车打扮的漂漂亮亮。
印度司机对待卡车上的花纹装饰,就像对待自己的纹身,他们会在沿途一看到有“流浪艺术家”在街头,就会停车让“艺术家”们给自己的车画点儿什么。
在印度卡车上被描绘比较多的有凤凰、牛、狮子等各类印度教神明,当然信仰其他宗教的会画上属于自己宗教的图案,印度国鸟蓝孔雀的使用频率也颇高。
印度卡车的车头部分,会被装饰的满满的,每个空隙都会被利用起来。货车头上,必定写着的是Goods Carrier(货车),而且图案多以佛教元素和印度教元素为主,比如莲花,比如佛祖,等等。
在印度卡车的侧面或是尾部,都会有AIP或者NP的字样,并带有印度国旗的图案。 NP全拼是National Permitted,AIP的全拼是All India Permit,两者的意思都是全印度都能跑。
车内摆放的吉祥物,更具地区和信仰的不同,这类吉祥物也各不相同。
现在有许多年轻的司机喜欢在自己的车内贴上自己喜欢的女星照片。
在印度,即使是装货物的小箱子都会被刷成五颜六色的,油箱底盘等地方都会被仔细装饰。
blow horn 意为吹喇叭。在印度,鸣笛声无处不在,满大街都是鸣笛交响乐,它已经成为了公路上的某种咒语。印度几乎所有卡车的背后都会刷上“请鸣笛”或者诸如此类的标语,以提醒后车在超车的时候要摁喇叭提醒——这就是印度的街道总是如此喧嚣吵闹的原因所在了。
在印度卡车的市场,塔塔汽车市场占有率为59%,阿肖克 利兰的占有率为27%,图中左边的车就是阿肖克 利兰品牌的,右侧的是塔塔牌的。
图中左侧的卡车为Eicher品牌,它在印度卡车市场的占有率为3.9%。
和印度的交通相比,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交通都可以说是“秩序井然”了!反光镜在印度的道路上完全是毫无用处的!印度人开车想变道就变,后面有人按喇叭就变回来,没人按就变过去!停车和变道时的车距及其小,都是车门贴车门,保险杠贴保险杠。就这样的路况,印度人能把两车道开出6车道,同时大家以6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限速40的路上飞奔!
在印度的公路上你可以看见牛、猴子、狗还有马羊和骆驼在路中穿行,偶尔还有大群的乌鸦或者鸽子突然群降在路中间。
如此让人崩溃的交通,也导致了事故的大量发生,在印度剐蹭这种的都不算事故。见过这样的交通环境,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印度卡车上装满了祈求平安的道具。
公路两旁有着数不清的小摊、饭馆、汽修站和商店,这些都可以为旅途中的卡车和汽车司机提供餐饮。简单搭建起来的旅馆是路旁文化的核心。这里可以提供廉价餐饮、住宿和社交场所,同时也提供洗浴、洗衣和洗车服务。中午最热的时候,就会有很多人一边躺在charpai(用钢管和回收的内胎所做成的床)上,一边喝着印度奶茶。
卡车就是这些司机的临时住所。他们以两至三人的小组搭档工作、轮番驾驶,并轮流去铺位睡觉并在途径的卡车休息站享用简单的餐食。
印度司机的工作很辛苦,但是他们为此而自豪。他们每天工作很长时间,要去很多灰尘漫天、垃圾遍地的地方,然而他们却沉醉于彼此之间的友情和驾驶的兴奋之中。年轻的司机似乎还很喜欢把车停在路边,然后关上车窗,聆听美妙的音乐。
在印度有许多很年轻的司机,有些人甚至没满18岁。
印度今天的每一个邦,相当于中国的省,每个邦可以看作是一个春秋时期的诸侯国,印度中央政府就相当于那时的周朝王室。每个邦,在立法和司法上有非常大的特权,特别是在税收上。从印度的一个邦,横跨到另一个邦去送货,那是要交税的!如果是从一个大的城市,比如孟买,到邻近的古吉拉特邦去运货,你不仅要交对方邦的税,还要给对方邦所经过的城市交税!基本和出国无异!
各位想象一下,这相当于我从北京送货到上海,一路上要给河北,天津,山东,安徽,江苏,和上海交税!在印度,货运公司有很多不是指拉货的公司,而是专门帮你去摆平沿途各邦税收衙门的机构,好让你清关过卡的时候快一点。
印度的主要宗教构成为印度教(82%),伊斯兰教(12%),锡克教(1.9%)和基督教(2.3%),佛教和耆那教虽然曾经显赫一时,但是人数更少。
值得一提的是塔塔集团的创始家族就属于耆那教(就是倚天屠龙记中赫赫有名的拜火教)。耆那教信奉绝对的不杀生与苦修。为了避开与杀生有关的行业,他们多从事商业、工业或贸易。因此,耆那教徒是印度最富有的阶层之一。
对于车内的装饰,根据司机信仰和地区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异。如果这个司机来自北部地区,车内可能会装饰辣椒和酸橙;如果这是位来自南方地区的司机,海螺壳就可能替代辣椒的位置了。
从车窗上的装饰的神像,就可以判断出这位司机是一位印度教信徒。
拖鞋是印度的又一独特景观,印度的卡车司机基本只需要一双拖鞋就能满足日常需求,当然也有不少光脚开车的。
在我们的印象中,印度女性会在额头点一个红痣,称为“迪勒格”,即吉祥痣,这是印度的民俗。现在发生了变化,人们认为,在额头上点个红痣非常时髦,因此,不管是印度教痣徒还是其他教徒,已婚,还是未婚,甚至几岁的女孩,也都开始点红色吉祥了,而且也不只限于女性使用。
在印度不管什么车都无视超载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
印度卡车文化,印度司机百态。